定西岷县:创新“六个一”深化移风易俗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日期:2023/07/19/ 11:04  来源:文明定西

字号:[][][]

  近年来,岷县大力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和实施高价彩礼移风易俗巩固提升行动为有力抓手,创新“六个一”工作机制,紧盯关键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宣传教育,注重常态长效,全面推行“一碗烩菜办丧事”、低价彩礼或不要彩礼等文明新风尚,让移风易俗在岷州大地蔚然成风。

  一条责任链条牵住“牛鼻子”。县委常委会听取并研究、部署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印发了《岷县巩固深化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行动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县级层面和县直牵头部门、各乡镇、各村(社区)分别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抓村(社区)责任机制,构建起领导小组牵头指导、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乡镇具体负责、村社推行落实的四级联动落实体系。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推进移风易俗联动共治促落实”专题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服务行业行政约谈会议6次,各乡镇召开移风易俗群众大会680余场次,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包抓乡镇、村(社区)开展专项调研督导200余次,切实推动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份村规民约约出“新气象”。聚焦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不文明婚闹等陈规陋习突出问题治理,由县文明办、民政局牵头制定印发了《村规民约》参考模板,指导全县 372 个村(社区)依法依规全覆盖修订完善了原有的村规民约,秉承着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民情民意,不断拓展村规民约内涵,把群众认可的好家风家训和村民关注的环境卫生、邻里和睦、婚育新风、民主法治、乡风文明等相关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各村除了将条款式的村规民约在村内醒目位置“上墙”公示外,还将村规民约编撰成三字经、顺口溜、快板、“花儿”等进行广泛宣传,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也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和遵守。同时,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移风易俗自治组织1488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在乡村自治中真正搭建起了干群“连心桥”。

  一项执行标准划定“限高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岷县反复研究,决定首先从制定限高标准突破,明确提出了符合县情实际的婚丧喜庆限高标准,明文规定在农村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嫁活动双方合计不超过2天,丧葬活动原则上控制在3天以内;在城区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不高于650元,酒不超过140元/瓶,在农村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460元,酒不超过95元;丧事不办酒席,推行“一碗烩菜办丧事”制度,红白事全部控烟。红事礼金不超过200元、白事不超过100元。同时,还出台了《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婚丧嫁娶活动指导标准》,“限高线”切实为治理工作校准了“定盘星”,找准了切入点,选准了突破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动治理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一本报备台账算好“文明账”。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建立了完备的党员干部群众婚丧事宜四级“承诺、报备、监督”机制,规定县管科级干部和县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向县纪委监委报备,其他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向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备,村社干部向所在乡镇纪委报备,群众向本村村委会(社区)和红白理事会报备,明确党员干部群众操办宴席事前事后,必须按要求报告桌数、礼金等情况,并作出“带头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宴”等郑重承诺,相关情况全程接受监督检查。截至目前,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8.2万余份,完成红白事报备登记2500余起。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每月对婚丧喜庆事宜进行统计,定期分析研判,推动形成“事前报备承诺、事中监督服务、事后跟踪问效”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一支宣传队伍做强“舆论场”。始终把宣传引导作为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县乡村三级按照“1+3+N”模式,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帮扶队成员、“五老”人员、新乡贤等组建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利用集市、节假日、村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群众身边的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制发普法宣传手册2000余份、移风易俗宣传册1万余份、《致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5万余份,各级宣传队伍深入村社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婚育新风、“一碗烩菜办丧事”等文明新风宣传宣讲活动900余场,邀请公检法系统专业人员及志愿者走进“文明小岷直播间”,紧扣法治教育、文明行为等主题开展线上展播34期。

  一批先进典型引领“风向标”。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身边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培育选树县级文明家庭186户,其中移风易俗示范户30户。各乡镇共选树文明户1800户,并在每个村(社区)至少挖掘了1名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厚养薄葬、践行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新风尚等方面先进典型。精心打造清水镇腊梅村移风易俗示范村、西江镇唐家川村乡贤馆等一批传播家风家训文明新载体。同时,建立健全移风易俗“红黑榜”“光荣榜”褒扬激励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对“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等不同类型先进典型,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宣传展示,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社会新风,曝光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反面典型,不断推动家风、村风、民风的全面提升,汇聚起乡村振兴大动能。

责任编辑:陈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