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凝贤力反哺桑梓 育新风润泽家乡

日期:2024/08/08 17:08  来源:中共通渭县委宣传部

字号:[][][]

  近年来,定西市通渭县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契机,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抓手,凝贤心、聚贤智、汇贤力,扎实开展“乡贤+”活动,共同缔造美好生活,赋能乡村振兴。

  建馆设榜,架起“连心桥”,培育文明乡风

  通渭县充分合理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全部建立“乡贤活动室”,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村史馆”,搭建“乡贤馆”,依托公示栏,设立“乡贤榜”和“乡贤墙”,展示名贤事迹、先进典型、村志村史、家风家训等,为推动乡贤人才统战工作提供有效载体。襄南镇马家店村“乡贤墙”展示了杨敬科、孙国瑜、董虎等出身襄南镇的9名乡贤事迹,他们通过捐资、引资、回乡创业、躬身基层等方式为地方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襄南镇隔里沟村“村史馆”共设两个展馆,主要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彰显文化特色,已成为当地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窗口。马营镇大岘村“村史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传播民俗文化,村史馆不仅承载着全村人几代人的记忆,更让历代乡贤留住“乡愁”,传承文化。利用乡贤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把乡贤美德融入村规民约制定中,传播乡贤故事,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近年来,全县共参与完善制定村规民80余条,开展道德讲堂3400余次,65人被评为省市县级道德模范,组建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8支,以“乡贤文化”涵育文明新风。

图片

  凝贤聚力,铺就“回乡路”,助力乡村振兴

  锚定“乡贤+经济发展”活动,利用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通渭金银花节等节会,积极动员本籍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像常河镇的常海增,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投资成立的通渭常家河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200多名村民稳岗就业,320余户村民和村集体分红,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常家河山楂小镇还被打造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着力“乡贤+慈善公益”,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捐资助学、扶弱济困、尊老爱老,充分发挥乡贤在助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像榜罗镇张川村的“中国好人”——“刚强兄弟”,他们坚持义务植树55年,依托“甘肃好人”品牌工作室,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积极宣讲党的政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结合“万企兴万村”通渭行动,动员捐助帮扶4300多万元,吸引投资逾5100万元。先后调动35名乡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15家、建办企业8家、家庭农场12家,以“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引领善治,撑起“平安伞”,共建和美乡村

  聚力“乡贤+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乡贤在当地名望高、见识广的优势,鼓励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引导乡贤参与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参与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常态化调解矛盾纠纷,推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以群贤共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党建引领移风易俗,推动在乡村生活的退休公职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各类模范人物和乡贤人士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树立起标杆和榜样,自觉遵守移风易俗各项制度,示范带动形成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以“新乡贤”引领善治,共建和美乡村。全县组织新乡贤参与民主协商会议50场次,邀请参加乡村内重大事项决策议事60余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20多起,普法宣传340余次,以“乡贤魅力”推动基层治理。

图片

  下一步,通渭县将继续加大“归雁工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积极开展“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用“乡土乡情乡谊”感化人心,凝聚人心,以组织活动、联系交友向乡贤传递“乡音乡事乡愁”,不断凝聚乡贤力量,画好同心圆,办好民生实事,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任洁